國研中心:中國經濟明年增9%
2010-12-15 09:11:09 來源:大公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今天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呈現出逐季小幅回落的趨勢,預計全年經濟增長10.3%左右。他認為,小幅回落的趨勢還會延續到明年一季度,然後再逐漸回升。預計明年GDP增長將回落到9%,CPI漲幅將在4%左右。
余斌是應外交部外國記者中心邀請向國外媒體介紹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情況時做上述表示的。
余斌的預測較國家發改委樂觀,中央電視臺引述國家發改委表示,2011年GDP增長目標為8%,CPI通脹目標為4%。
余斌表示,盡管經濟增長逐季回落,但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卻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去年經濟增長主要靠政策的驅動,比如4萬億投資和家電下鄉、房地產投資等政策的推動。今年以來,內需增長動力從政策推動專項市場驅動,出口恢復快速增長,顯示中國經濟運行已成功擺脫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國經濟開始進入正常增長軌道。
「預計明年出口、投資、消費都會出現小幅回落。出口今年增加30%,明年會回落到15%左右;投資的增長今年達到24%以上,明年會下降到20%;消費增長今年穩定在15%,明年會回落到13%左右。明年經濟增長速度會略低於今年。201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將達到本輪短期調整的底部,二季度後會逐步回升,全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9%或略高於9%」。
通脹仍在溫和范圍內
今年下半年CPI持續上升,引起各方面高度關注,余斌表示,預計全年CPI漲幅將略高於3%,但仍處於中央年初制定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范圍內。明年CPI的漲幅會在4%左右。
他認為,物價上漲的原因一是超量的貨幣供應,給物價帶來上漲的壓力。尤其是需求彈性小、供給彈性小、勞動生產率提高慢的農副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成為國內外投機資金炒作的對象。二是制造業工資大幅上漲。由於過度競爭、惡性競爭等原因,制造業最終產品難以同步上漲,但傳導到服務業、種植業和養殖業,再加上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等,物價上漲就成為必然。三是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美元貶值的預期,石油、食用油等初級產品國際價格上漲,而中國嚴重依賴國際市場,輸入型通脹的壓力不斷加重。
余斌指出,物價漲幅壓力雖然較大,但放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大背景下并不高,1994年CPI漲幅高達24.6%,所以現在的物價上漲還屬相對溫和,只是政府要加強對物價漲幅預期的管理。
加快人匯形成機制改革
關於2011年的信貸規模,余斌表示,今年信貸規模7.6萬億,明年信貸規模和數量將會明顯下降,主要把過多的流動性或信貸引導到實體經濟上,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他表示,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對中國影響,集中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國際資本流向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二是初級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導致中國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大。「隨著國際資本的流入,香港處在大陸的泉眼,受到的沖擊肯定大一些。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了加強外匯管理的措施。在加強外資流入管理和監管的同時,一是要進一步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在合理均衡的基礎上形成人民幣匯率機制,另一方面是加快人民幣區域化的步伐,這有助於加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此外,余斌還透露,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已上報國務院,相信不久後可以出臺。